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凌晨1点钟,唐昌海、张婷、朱高培每人的房间里依旧亮着灯光,三部手机上视频语音接连不断,电脑键盘还在急速敲击,润色语句、更改图表、讨论报告依然在进行。
“报告必须在凌晨2点前提交,因为疫情不等人,我们这个工作就是与疫情速度赛跑。”唐昌海说。他们是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研究生,2月10日晚接到学校通知,2月11日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投入了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的有关工作。截至今日,潍坊医学院有4位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研究生参与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防控有关工作。
这是唐昌海和朱高培所在小组的工作备忘录:周一到周三,数据分析,讨论报告,与相关联合单位随时沟通;周四,整理报告,提交;周五,根据反馈信息,修订报告;周六周日,根据下周新任务的要求整理数据、分析疫情。“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疫情的风口期、窗口期,第一时间审核报告、协调调查、收集反馈模型结果等,为保障前方一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条理、有重点和有依据地开展,提供决策参考。”朱高培介绍说。
张婷同学的工作比其他同学开展得早,主要参与疫情态势研判和应对策略分析。今年是她博士学业的最后一年,年前正在北京紧张地准备毕业论文,也早早地买好了腊月底回家的车票,期待着很久未回家的团圆。后来武汉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多,疫情也在迅速恶化,导师来找她谈话,“关键时刻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首,要将学术、科研作用发挥在祖国大地上。”并建议她停止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自己的课题研究,申请延期毕业,立即参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疫情的处置工作。张婷毫不犹豫地退票,取消了回家过年的计划。
尹训宝是后来参与到其他三位同学的工作队伍中。当时,学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队,他是队员之一。2月19日下午,他接到学校通知时,刚忙完了相关的部分工作,又立即投入到这项新的任务中,利用远程办公,每天主要负责跟踪、整理全球最新文献,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尹训宝说,在校期间,学校为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平台保障。2018年9月,尹训宝参加了在河北邢台的突发输入性传染病移动实验室检测能力应急演练,写脚本,参加培训,在野外搬运沉重的铁架子搭建帐篷,吃、住在方舱,“那晚我在指挥车上值班,只在上面打了个盹”;穿着防护服,进行实验室检测。他认为,应急演练让自己受益匪浅,亲身体会和丰富的经验为更好地融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帮助。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该项目以国家特殊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在国家应急管理及相关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填补了国家“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高层人才空白。学校建有“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卫生发展研究中心、ICF研究院、康复健康研究院、卫生应急模拟指挥中心、媒体应对仿真实验室、大数据研究中心、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学校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武警总医院等单位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在学期间有机会参与国内、国际公共卫生危机问题的处置。张婷曾在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国家卫健委应急办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应急部门等实习,她认为,这些锻炼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更是把学到的应急知识和提升的应急能力运用在了这次对疫情的实战中。
学校“乐道济世”的校训,“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潍医精神,导师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精神,是激励这些博士研究生不忘医者初心、勇担战“疫”使命的强大力量。大家工作在不同的小组,却是一个战“疫”团队,齐心协力,发挥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研究生的家国情怀、青春担当和才华本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潍医智慧和潍医力量。他们所在的一个小组现累计进行数据分析超120多小时,目前直接参与整理各类专题分析10余篇、风险评估报告3份,已报送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一个小组已完成了多项研究,部分建议已在前期发挥作用,研究结果已与社会共享,一项在应急状态下紧急研发的在线公益工具正在测试中,预计可提高各地区应急准备能力和效率。4名博士研究生以扎实的公共卫生危机理论基础、突出的危机应对管理能力得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度评价。
在他们的手机上,都珍藏着一幅微信截图,那是一个月前的除夕之夜,1月24日晚上18点10分,学校老师在研究生工作微信群里发出招募支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志愿者的通知:“请大家随时做好应战准备;大的疫病面前,国家需要,我们责无旁贷!”18点17分,过百条的回复瞬间满屏,让人不禁泪目:“有召必回,责无旁贷!”“有召必回,责无旁贷!”……
有召必回,责无旁贷!